26
Sep 10

教科书里的人

观音记 | | Shout (0)

【时间】2010年9月4日
【地点】Bumbershoot Festival, Seattle Center
【人物】Bob Dylan

经我初步判断,西雅图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还有Bob Dylan看。劳动节的长周末是西雅图的Bumbershoot艺术节,今年第四十届,周六晚上迪伦将莅临指导。

坐Mono Rail去西雅图市中心,破败的游乐场边竖着怪模怪样的Space Needle。艺术节开在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买个热狗都排长队。下午在各个场地闲逛,看看电影展映和宣传画展,很快到了傍晚时分,便排队进入露天体育馆。体育馆巨大无比,眼前黑压压的人群向热狗移动,也向冰淇淋和纪念衫销售点移动。最年轻的人们紧挨着舞台看时髦乐队 Decemberists表演。离迪伦出马还有三个小时,期间会有其他两个乐队演出。

天色渐暗,风吹得有点冷。我买的是普通票,又懒得占位置,于是随便找了个后座,开始等待迪伦。谁都想亲眼见到活着的Bob Dylan,毕竟跟教科书上的人物离得这么近,可遇不可求。坐我后面的两位大叔是听迪伦成长起来的那一代,对迪伦的敬仰之情从他们嘴里汩汩而出,很快淹没了我。“我当年看Bob演出的时候——”

而我人生中第一次听迪伦的歌已经是大学。中学只在阅览室的《音像世界》里潦草地阅读过他的传记连载,具体讲些什么完全记不得了。《答案在风中飘扬》似乎还是隔壁英语班的课外读物,我只是随便翻了翻歌词。中学里我什么都看,什么都很向往。迪伦是与Cocteau Twins、David Bowie、格瓦拉、凯鲁亚克、加缪、苏联小说林林总总一起念的。他和三教九流混在一块儿,算不得我心中的偶像人物。

大学时我买了CD机,那时候教工路的盗版市场欣欣向荣。我老觉得自己的审美观很大程度上是广东CD盗版商一手培养的,他们的趣味对我人生的成长简直是至关重要。而在迪伦芜杂的唱片列表里,他们竟然选择了七五年的Blood on the Tracks和七六年的Desire。回想起来,他们是多么高水准的盗版商!他们知道哪里是迪伦的第二春,知道什么是摇滚和唱作人音乐史上的标杆。从音乐档案学的角度,这是两张很特殊的唱片。Blood on the Tracks里没有政治,迪伦是个忧伤地游荡在美国公路上的孤魂。而Desire则既有海滩美女又有民权英雄,迪伦一面小资一面草莽,一面多情一面激进,两不耽误地刻画出动人的美国风情。

而思想啊手法啊隐喻啊终究只有档案学家和豆瓣乐评才会津津乐道。当时的我无知而自由,毫不设防地拥抱了他的音乐。在奔波途中或是沉闷的自修室,这两张盗版CD 被我时时放起,以致歌词都烂熟于心。那是近乎魔幻的一段时光。我有时会在尘土飞扬的忙于拓宽的文三街头看见《喝完最后一杯咖啡就离开》里的吉普赛女人和《龙卷风》里抗议的人群。或者星期天下午的北山路瞥见迪伦和他的女人坐在长凳上,面对向晚的天光默默无语。甚至每晚在宿舍熄灯后的洗衣和打水声里都断断续续夹杂着口琴,迪伦伴着琴声,多嘴多舌地讲他一路风尘的故事。错过的时空总令我叹息,而关于Bob Dylan的只光片影就如此这般地伴随了我整个无聊、劳碌却目标坚定的大学时代。我有时感动,有时向往,最终决心离开。

後來我来了美国。住在小镇,看了很多演出,偶尔也四处走走。身心自由令我喜悦,却也渐渐忘却了当年令我怦然心动的迪伦的箱琴和诗歌。如今终在西雅图偶遇,不禁感触良多。

迪伦最终出现在台上的时候,人群有了巨大的骚动。我身后的两位忠实歌迷有点失望——Bob Dylan的嗓子已经没法唱歌了。“他的声音完全毁了嘛,太伤心了。”他们小声嘟囔了几句。迪伦戴着礼帽,亲自弹奏键盘。他的声音嘶哑,高音难以辨认。歌曲都重新编配了,适于乐队的演出。乐队四个人配合默契。

唱过一批六十年代的歌曲以后我终于听到了Tangled up in Blue。这是Blood on the Tracks唱片的第一首歌,迪伦依旧喋喋不休地诉说了他时空模糊的爱情故事。紧接着是Highway 61 Revisited,一条从迪伦家乡明尼苏达经由孟菲斯通向新奥尔良的公路,据说也被称为布鲁斯之路。这是迪伦年少时极其向往的自由和独立之路,引领他离开明尼苏达。令人唏嘘啊,真不知已近七十的迪伦再次唱出年少梦想时是作何感想。

不经意间,迪伦和他的乐队开始演奏曾令我感慨不已的Simple Twist of Fate。下降的和弦在黑夜里听来分外动人。A saxophone someplace far off played / As she was walkin’ by the arcade / As the light bust through a beat-up shade where he was wakin’ up / She dropped a coin into the cup of a blind man at the gate / And forgot about a simple twist of fate。这被我想象过无数遍的画面再次现于脑海。此时此刻技术和音响已无关紧要。到底是什么样的命运转折让他写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啊,而又有多少人因为他的音乐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命运转折呢。迪伦自己一定不知道。

对我而言,这已经是演出的高潮了。两三首歌之后,迪伦返场演出了最后一曲,Like A Rolling Stone。宛若滚石。这是对Bob Dylan再恰当不过的形容了。歌曲结束时整个场地欢声雷动。午夜将近,场地里依然灯火通明,尽管一小时后这里将一片死寂。无论如何我看了Bob Dylan的演出,了去一桩心愿。我转头向场外走,心里盘算着如果抄近路,或许还能赶上最后一班公车。

Setlist:

1. Rainy Day Women #12 & 35
2. 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
3. Just Like Tom Thumb’s Blues
4. Just Like A Woman
5. Rollin’ And Tumblin’
6. Desolation Row
7. Cold Irons Bound
8. Tangled Up In Blue
9. Highway 61 Revisited
10. Simple Twist Of Fate
11. Thunder On The Mountain
12. Ballad Of A Thin Man
Encore:
13. Jolene
14. Like A Rolling Stone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21
Sep 10

Bob Dylan以外的Bumbershoot (9月4日-6日)

我去过 | | Shout (0)

看鲍勃迪伦的演出单独另写。写得出来就贴,写不出来就算。反正围观了一下这位教科书里的人物。

除了四日晚间鲍勃迪伦大驾光临,Bumbershoot 艺术节还有好多活动。我去了美术展,买了纪念衫(图五),看了动画短片展映。发现有几本动画短片竟然是在去年底的SIGGRAPH ASIA会议中首映的。然后是视觉艺术展,其中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作品“重画照片模特”就很生动(图二)。另外艺术家市集上卖很多小玩意。还看了玻璃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马戏表演。

5 日晚选看 Billy Bragg 的演出。八十年代的工会先锋和社会活动家,很会演讲很煽情。最讨厌诸如星巴克的垄断连锁,尽管他的演出是星巴克赞助。奥巴马之流的狂热支持者,尽管是个英国人。代俎越庖的草根阶级代言人,尽管他的CD在所有表演者里卖得最贵。

6 日有雨,但冒雨去看 The Clientele 表演。三月份曾在芝加哥看过他们的演出,太精彩。多艺术多不受人重视的一支乐队。买了唱片找他们签名。抓拍一张。看完后又到处晃悠,结果雨越下越大。于是拿个塑料袋把唱片一扎,坐着Mono Rail从西雅图中心呼啸而出,钻进地下车站回了Bellevue。


图1:The Clientele给我签名。签字的是Alasdair MacLean,乐队主要人物。谁的歌词都没他写得好。爱丁堡大学文学系优秀毕业生。


图2:视觉艺术展上群众广泛参与的《重画照片模特》。美国人民很有才,形象地概括了奥普拉。


图3:磁带的妙用。同一个展览。


图4:九十年代西海岸举足轻重的独立唱片公司Sub Pop。


图5:西雅图招贴画。


图6:我在车站。



Copyright © 2024 二十三號人民公園
…the storm is finally over, the sky wild and exhausted. We went up to the observatory and the gods were with us. They gave us the most beautiful rainbow i've ever seen. I closed my eyes and cried.